试论民俗剪纸造型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蔡文宇  日期:2009-05-01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民俗剪纸 审美特征 造型分析 设计应用 
描述:民俗剪纸艺术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不仅是中国千百年历史积淀的产物,记录着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渊源,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征,尤其具有民俗内涵的艺术造型属性与独特造型方法,如果从造型艺术的角度研究民俗剪纸艺术,又是一种有别于西方造型体系和中国散点透视造型体系的“第三种造型体系”。 本文指出,这种造型体系的形成,是劳动人民在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认识和表现自然现象和社会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理性认识和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并且融入了更丰富的民俗内涵与美好愿望的祈盼及生活情感的寄托。在民俗剪纸造型与造型思维方式中,也会发现民俗剪纸艺术反映出民族多元文化的深刻蕴性与民族民间艺术的鲜明特征,因此,民俗剪纸艺术必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对于现代平面设计而言,也更加具有学术研究与设计应用的价值。 本文从剪纸的造型属性、造型方法、设计应用及融合方式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民俗剪纸造型的内涵、象征性、装饰性、民族性的人文背景进行分析和探讨。
论陕西安塞剪纸和广东潮州剪纸的差异
作者: 吴文轩    日期:2016-12-05 来源 :装饰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文化 剪纸 民俗 潮州 安塞 
描述:
论陕北民间剪纸对当地区域性平面设计的影响
作者: 加纯华  日期:2010-06-30 来源 :西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区域性文化 陕北民间剪纸 民族化 区域性视觉设计 
描述:民间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从民众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禁忌和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中都能够看到剪纸的痕迹,剪纸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最纯朴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 陕北民间剪纸是黄土高原上剪纸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间剪纸体现着本地区域性的文化特征和思想内涵。在造型和审美上,陕北民间剪纸的创作由原来的实用性目的逐渐转变为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陕北民间剪纸是一面“镜子”,它表现的不仅是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思想等等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是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思想灵魂的反射,将其运用在设计中能映衬出陕北人民的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思想。 本文从陕北剪纸的艺术形式、特征、造型和内涵入手,试图从陕北经济发展出发,寻求陕北设计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对陕北剪纸高度简洁的造型语言、构图方式以及丰富的题材、意象文化和创作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探索陕北剪纸艺术对其区域性设计所能提供的启示,发现陕北设计与本地民间文化的结合逐步完善的过程,并希望以陕北剪纸对区域性设计的影响为例,对全国区域性视觉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最终,在我国设计国际化的同时发掘本民族的视觉语言,为中国特征设计回归民族本源提供更多的设计文化背景和新形式。
论甘肃皮影艺术造型特色
作者: 张林燕    日期:2016-12-05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甘肃 特色 造型 皮影 
描述:
西安地方剪纸文化及其相关习俗
作者: 王智    日期:2016-12-05 来源 :地方文化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剪纸 西安地区 造纸 纸扎 纸习俗 纸文化 
描述:
花开两朵:民间美术与文人画比较研究
作者: 朱叶  日期:2010-05-01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 民间美术 文人画 
描述:民间美术与文人画作为中国艺术领域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颗同根同源的文化果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层面下诞生的艺术形式,区别在于审美意境、材料、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群体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民间美术是在春秋战国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以中华民族本原哲学为基础,以阴阳相交、生生不息和万物有灵等人类早期含有巫术色彩的思想意识为主导,以描绘图腾神、祖先神的现象为手段,以保障人类自身生存和繁衍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前美术活动发展形成的。蕴含在包括中国人人生礼仪、节日习俗与生老病死在内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前美术活动,发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历经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两个漫长阶段的洗礼,终于在夏商周时期演变升华为一种以阴阳观、生生观相联系的观念,几千年来的流传和发展,成百花齐放的状态。民间美术和文人画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美术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剪纸、面花、刺绣、染织、年画、泥塑等等。民间美术形式虽然繁多,但基本脱胎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为目的的前美术活动的范畴,难免有些巫术色彩。随着时间的渐进,它的艺术内涵也随之有很多的变化,其中有一部分堪比中国的文人画。 中国文人画的精神因素是在春秋战国以后从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脱胎出来的,以理性精神为主导,以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觉醒了的人文意识为契机,与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意识与文化形式的发展相同步,一种人格独立、思想自觉,以体道、审美为目的的美术活动。 本文通过对民间美术与文人画寻根溯源式的考察,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以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体系为核心,进而以艺术内涵为出发点,审视民间美术与文人画各自的典型形态,它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演变的复杂过程,寻找出一定的差异和关联性,希望由此进一步促进对于中国画与民间美术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田园的心声——庆阳彭粉女剪纸艺术研究
作者: 马万军  日期:2009-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 田园生活 样式 彭氏 风格 
描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虽然在物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在忙碌的脚步声中,早已丢失了心灵应有的宁静与坦然。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文化思潮、艺术样式、生活方式充斥着的国人生活,精神的贫乏和物欲的膨胀,使我们又多了几分扭曲和畸形的功利心理。在忙乱、空虚与痛苦中,本来应有的安然与恬静在离我们远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关注失落已久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更需要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精神来融入我们的生活。更应该学习和借鉴民间艺人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让人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认识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此构架和谐的社会,和谐的自我。 本论文以关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为着眼点,以庆阳剪纸大师彭粉女和她的剪纸艺术为出发点,从艺术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动态的论述了彭粉女及她的剪纸艺术。通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俗环境,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主体情感等方面,探讨了彭氏剪纸艺术样式的来源及风格形成的种种因素和条件,深入分析了彭粉女剪纸艺术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论文试图回答下列一系列问题:彭粉女的生活轨迹与其他剪纸艺人有何不同?她剪纸里田园般诗意的样式、风格从何而来?她的心灵深处又是如何认识、理解剪纸艺术的?作为我们当代人从彭氏的生活态度和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精神中能得到那些启示? 本论文既把握了民间美术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肃性,又避免了常见的民间美术研究中的单一思路和方法。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民间各类艺术之间往往密切相连,研究民间剪纸,如果不了解民间艺术土壤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相关的民俗及其他艺术形式,研究的结果必然会缺乏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论文中,应用了大量的与内容有关的陇东民歌或民谣作为引子,使文章内容显的更为丰富、充实,符合民间艺术的立体性特点。同时,本文主要采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文中应用了彭粉女的口头叙述(包括民间谜语、顺口溜、民间诗歌等),让我们较轻松地、全方位了解彭粉女的剪纸艺术与人生,以增强论文的可读性,从而多了一份与读者相互对话般的情真意切。另外,还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图片的应用主要以彭氏的剪纸作品为主,兼及她本人生活图片和现场采访照片近80余幅,目的是为了填补文字和口述本身的不足,让文字、口述不再显的乏味、生涩和空洞。三者相辅相成,使读者可以更深体会和感受彭粉女其人及有别于其他剪纸艺人的剪纸艺术。 本论文以通俗的语言和全新的视角呈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以此为契机,让大众能够较轻松地走近民间艺术,领略中国乡土艺术及艺人的生活世界。对彭粉女剪纸艺术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抛砖引玉,目的让更多的民间美术研究工作者去了解、关注“最后的”民间艺人的艺术和生活状态,去学习和借鉴他们静若止水的心灵世界和对剪纸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关注民间艺术,使其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
作者: 罗艺  日期:2009-05-01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甘肃省 立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甘肃是一个历史久远、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文资源环境独特的地区,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孕育了西北高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形成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香包刺绣、面塑砖雕、社火傩戏、祭祀礼仪、皮影木偶、花儿对唱、唐卡腰刀、高跷鼓舞等民间民俗文化,它们以非物质的形态流传于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了甘肃特有的文化魅力。保护和利用好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了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由于地方立法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因而,如何立法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保护体系就成为甘肃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分析保护现状,并指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迫切需要。第二部介绍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概况,阐述了值得甘肃省借鉴的一些立法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立法构想,分析了立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设计了立法保护体系,并草拟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问题的深入研究,构建法律保护体系,以期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有所裨益,遏制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流失、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安全,使甘肃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大力弘扬。
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强双龙  日期:2009-10-01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策略 文化产业 民俗文化 
描述:近年来,民俗文化产业由于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小,且具有高附加值等特点,以一种“软实力”被国内外及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并加以大力开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调查研究发现,现代文化产业,例如出版、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和城市,特别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各国文化产业区域研究的重点。像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多伦多、甚至中国的上海,都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作为大家非常重视的民俗文化,至今好像还没有被系统地列入各地乃至各国的文化产业规划当中。本人经多方调研了解发现,民俗文化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容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并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例如我国西藏的雪域高原文化基地、云南丽江民俗旅游基地、井冈山红色旅游基地、宁夏西部电影城和近年来参观人数胜过故宫的山西乔家大院等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条件大不相同。换言之,它能够跨越区域自然条件和生存状况的藩篱,扎根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边疆海岛。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立足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与创新,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产业驱动、全面提速、快速发展的生动局面。本文想通过近几年来甘肃省庆阳市所举办的“中国·庆阳香包艺术节”对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开发、带动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予以探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提出有利于庆阳乃至甘肃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策略与建议。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
作者: 张琮  日期:2016-12-05 来源 :天水师专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 古墓群 艺术宝库 甘肃农村 文化遗址 中西文化交流 黄河流域 劳动生活 菊花纹 渭河流域 
描述:
< 1 2 3
Rss订阅